从上海自贸区不再把新设1万家企业当成绩说起
发布时间:2021-01-21 16:12:42
阅读:次
来源:车模型厂家
从上海自贸区不再把新设1万家企业当成绩说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产品。 比如,7月4日召开的一次信息通报例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就提到,即将发布的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数,让他很矛盾。
这个数字首次超过了1万,这已远超上海自贸区前身——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过去20余年的总量。 在中国的大部分开发区、保税区,这都是一项很大的招商成绩。但朱民不愿以此为成绩。 原因很多,当然包括“考虑他人感受”的部分。毕竟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一项国家试验,政策红利的“口实”难以回避。 也有官方心态的变化。1万家企业只是注册数,具体运作的效果还有待观察。至少不能高兴得太早。且不说,这1万家企业进来,还会考验政府的服务能力。 这显然是一个进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地方政府已经不再满足于招商引资。 不只是上海自贸区。 长三角某市一名开发区主任说,前两年他曾赶走过一家知名科技代工企业,原因是这家企业带来的税收虽然不少,但对当地经济拉动有限,“在商场里蹭空调的人猛增,买东西的人一点没多,本地商家没捞到好处。” 关键是,这家代工企业新招入的工人数量,已经远超当地服务体系的负荷。相较之下,性价比不高。 这名开发区主任现如今“驻沪”,他的招商任务并不大,主要是“学经验”。 再往西看,招商引资依然是重头戏。 中部某市一名保税区官员在推介时,跟到访媒体宣传更多的,依然是土地优惠和财政补贴。 并非他们不愿拿营商环境说事,而是跟东部省市比起来,这一方面确实不是它们强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