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模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模型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有奶便是娘”“三岁看到老”真的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22-06-24 03:08:34 阅读: 来源:车模型厂家
“有奶便是娘”“三岁看到老”真的有道理吗?

心理学家哈利·哈洛通过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系列富有争议的实验,展示了母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实验中,哈洛将刚出生几小时的恒河猴和它们的母亲分隔开,并给它们做了两个人工继母。一个继母由铁丝编成,顶端安装了一只奶瓶;另一个继母包裹着柔软的毛巾布,但没有奶瓶。有趣的是,相较于铁丝妈妈,小猴子更喜欢和毛巾妈妈在一起,由此证明了在幼儿成长的问题上,父母的关爱比温饱更加重要。

中国人有句话讲叫:三岁看到老。这句话其实不无道理,在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的理论框架内,充分贴合了三岁看到老这句古话。其实一个人心理发育的最核心阶段就是在这生命原初的几年内,这个阶段孩子的被照顾的经验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而性格即是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这三年的成长经验关乎孩子的一生。

再来谈一谈温饱和关爱之间孰重孰轻。在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金字塔最下端的首先是生存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也就是温饱是最关键的。很多家长认为,我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这就是爱孩子了,而当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的时候,父母可能还会去苛责孩子,我给你最好的物质条件,你怎么可以这个样子?!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当代中国家庭中非常普遍。其实这不是纯粹的爱,而是一种父母心理的代偿和敷衍。因为父母觉得自己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所以希望用金钱和物质去弥补这些父母分内的职责。而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譬如爱与高质量的陪伴。

母亲的爱:

三岁以前的男孩女孩在生理上虽然不同,其实在心理上都还是一个女孩。这个阶段的爸爸在孩子的世界中还没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孩子的世界里满满的都装着妈妈。在恒河猴的试验中,小猴子更喜欢绒布的妈妈,是因为绒布妈妈给小猴子的感觉更贴近真实的猴妈妈,跟绒布的肌肤接触更柔软更温暖。很多妈妈都知道,新生儿需要做抚触,抚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婴儿起到按摩作用,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建立母子之间的亲密依恋关系。近来的科学研究证明母子亲情有潜在的生物化学,换言之,母爱会让人成瘾。灵长类的动物会分泌化学粘着剂来维系母子的依恋,这种粘着剂叫做脑内啡,这是一种跟吗啡类似的化学物质。也就是说母子之间越觉得亲密,这种物质分泌的就会越多,在成瘾的同时,也会让母子之间的亲密依恋能够保持冷静。

这种看似简单的陪伴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至关重要。妈妈给孩子的抚触其实在自然界的生物中不难看到,譬如哺乳动物用舌头舔舐幼崽,我们所谓的舐犊情深。灵长类动物给自己的孩子瘙痒抓虱子,其实在心理意义上跟母亲的抚触是一样的。

这种健康而亲密的依恋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发育起到重要影响,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亲密恰到好处的多,婴儿才能够从心理上跟母亲更好的分化。有句话说得好:世间一切的爱都是为了相聚,而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这种依恋得到的足够了,分离的时候才不会有恐惧和焦虑,孩子未来也会获得更好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父亲的爱:

如果把母爱比作孩子的空气,那么父爱就是水。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虽然母亲更加重要,但是并不代表父亲无足轻重。在孩子早年的生命中,母亲有一种近乎癫狂的叫做原初母爱灌注的状态,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大概三个月左右,甚至可能更久,而这种原初母爱灌注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依托父亲与母亲构建的家庭背景来支撑。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叫做促进性环境,不论是适合的环境还是不适合的环境,都会影响儿童的发展。如果有一个促进性环境,婴儿将在成熟的过程中成长并取得成功。母亲是最早期的环境,够好的母亲就是促进性环境。而这个促进性环境的背后则是父亲为母亲提供的依托。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父亲是不能缺失的,如果父亲缺失,母亲可能是焦虑或者分心的,这种不良的状态也势必会给早期的婴儿带来不好的影响。

再者就是父亲和孩子的游戏与互动,在母亲适当不在场的情况下,婴儿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幻想和勾勒一个母亲的形象,这是孩子创造力的源头。在父亲参与的游戏过程中,还会为孩子提供一些男性品质,比如坚强,勇敢,探索这样的特质。与此同时,也能帮助婴儿跟母亲更好的分化走向独立。从母婴关系之间的个体环境走进了一个更丰富的三人关系中,一个婴儿人格的丰富体验就这样在爸爸的参与下展开了。

恒河猴实验中,小猴子一天中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是22小时左右,而与铁丝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大概1小时左右,这个实验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许多家长觉得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年里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长的陪伴方式就是让宝宝吃睡自己玩,或是为了让孩子变乖采用哭声免疫法等错误的方式去陪伴和引导孩子,殊不知,在孩子所谓记不住事的几年里,错过了孩子心理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我们看到,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候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会躲避目光接触,跑到家长身后躲起来,亦或是直接哭泣,这类孩子如果在生活环境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长大后相对内向和乐于思考,但相对沉默。而有些孩子则是以微笑响应,或是想伸手去抓握和拥抱陌生人,这类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则可能相对外向开朗,敢于探索乐于交谈。这也许就是三岁看到老。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就尽早介入全情的陪伴吧,因为有些陪伴的缺失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当然最好的家庭教育也并不是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不努力成长,只指望着孩子能够成功,这样的思维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在教育这个过程中父母不断地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智慧的抉择。

循证来源:作者:小崔不抑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科普中国特约撰稿人

科普中国,有奶便是娘三岁看到老真的有道理吗?2017-03-17

女性尖锐湿疣的初期症状是哪些
得了扁平疣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治疗癌痛的偏方
流行性感冒的食疗方法